1992年夏天,白玉村党总支书记邓怀才到仁寿县参观,在一个偏僻的山村,到处是低矮的草房,却有几座楼房特别醒目,仔细一看,楼房周围都是果园。“原来,种果树省水、省工、省肥、收入高,这不就是适合我们村的一条致富路子吗?”
回到村里,邓怀才首先做通两个哥哥的思想工作,在一部分承包地上种了葡萄和李子。当年就收入1万多元,比种粮食的收入翻了几番,成本还不到种粮食的一半。他请来农技人员一起总结经验,发现白玉村旱地多,土质深厚,肥水保持力强,光热充足等自然条件,特别适宜于发展优质水果。于是,邓怀才三兄弟把自己家的包产地全都种上了水果。学着支部书记的样子,支部委员、村长等一批党员干部也将自己的承包地种上水果,并很快脱贫致富,给广大群众树立了靠科技致富的信心,村民们看党员干部种果树的确“种得活、卖得脱、划得着”,也纷纷跟着学技术,种水果树。
党员干部带头,并且实实在在地致了富,把思想组织工作做到了农民群众的心上。在此基础上,党支部进一步实行支部委员包片、党员干部帮户联系制度,制订了“党员干部帮带3年规划”,规定每一个党员必须掌握一至二门农业产业化实用技术,发展1亩以上的水果栽植项目,帮带1户农民脱贫致富。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思想工作做到了户头上,落实到了项目上。近几年来,白玉村81名党员,帮带102户贫困农民,帮助发展优质果树248亩,实现产值12万5千元,被帮带的贫困户80%以上走上了致富路。村里群众说:“我们村里没有一个闲着的党员干部”,“他们不仅说得热闹,干得更热闹”。
做农民的思想工作,白玉村党员干部特别注意做好少数思想阻力大的农民的工作,抓住几户“老大难”,户户的思想都疏通。做通一户,转化一片。村民李盛国做过小买卖,有一定的经济头脑,收入也过得去,因此对农业产业化态度消极,宁可让地荒着出去“轻轻松松捞几个钱”也不种果树。党支部指定一名党员天天到他家,讲发展农业产业化,让所有村民共同致富的道理,不厌其烦地教他全家人学习水果种植技术,还无偿地发给他十多种水果树苗。他试着种了一亩水果,两年以后便收入3万元,第3年收入5万元。而且,他种的柚子果实最大、亩产最高,成了村民们学习的榜样。
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,白玉村党支部继续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,围绕农业产业化的更大发展,把思想组织工作融汇于为民办实事之中。1995年以来,村里先后投资410万元、投工27025个,打机井、建水塔、修蓄水池,解决了全村大面积发展水果种植水资源缺乏的问题;投资248万元,修建了连通全村各社的水泥公路,并连接到绵阳市,解决了水果销售运输难的问题。除了供电、供自来水,村里还安装了30多门程控电话,建起11个广播室,解决了信息不灵的问题。村里与10多所农科院所和农技推广部门建立了长期咨询关系,聘请了两名教授为常年技术顾问。同时,还多渠道培养了50多名自己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技人员,使每个生产合作社有3至5名果树“土专家”,70%以上的农户都掌握了系统的水果栽培技术,解决了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。
白玉村发展了,村民们富了,党支部又把眼光投向了邻近仍然十分贫穷的广义、宝塔两个村,主动提出要用自己的产业化优势向邻近村社辐射,带动更大范围的农民共同致富。有村民担心辐射邻近村社会把自己“肥拖瘦”,党员干部们说:“我们一个村富了算啥?这一方乡亲都富了,才算个境界呢!”今年初,在上级的支持下,白玉、广义、宝塔三个村联合起来成立了白玉优质水果开发区,制订了3年种植优质水果1万2千亩的3年规划,并开始实施。